破解“暴雨之围”,墨迹轨道交通气象服务平台为地铁保驾护航
来源:今报在线    时间:2023-09-11 15:53:31

随着近年来天气异常增多,天气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也日益凸显。资料显示,一定级别的强风可能导致车辆脱轨,严重威胁地面、高架线路的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安全;高温、暴晒会加速城市轨道交通室外设备老化,并伴有火灾隐患;暴雨通常会导致高架线路中的钢轨湿滑,造成列车制动能力减弱,地下线路无法承受地面水压会产生漏水。极端天气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正常运营成为轨道交通部门的重点工作。

为了帮助轨道交通部门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以更严格的防御标准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墨迹天气推出了轨道交通气象服务产品,通过气象数据的精细化气象历史、预报、预警分析,有效规避气象风险对地铁运营的影响,为地铁运营提供参考指导,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图片1.png

聚焦防范观测,提供可视化天气数据和精细化预警信息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风力等级对应限速、停运标准,遇恶劣天气时,行车相关人员可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加强瞭望、限速、停运、封站等措施。但在地铁实际调度中,调度员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只知道未来一段时间有灾害性天气,却不知是多大强度的降雨、在什么时间、影响哪个路段,无法准确下达地铁应急指令。

为解决这一难题,墨迹天气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沿途天气实况,提供气象信息综合监测、精细化预警、数据可视化等核心功能开发及应用服务,通过可视化天气数据和预警信息、报告的展示,为地铁工作人员调整行车运营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当恶劣天气到来时,墨迹天气可通过弹框、屏幕闪烁、声音播报、钉钉群推送到具体的负责人等多种提醒方式,第一时间对受天气影响路段发起国突中心的国家预警和基于地铁站点级的自定义阈值预警,保障预警信息能及时、有效地送达具体负责人。

此外,为帮助运营人员清晰理解官方预警信息,墨迹天气在查询到未来有灾害性天气时,即会生成对应的气象报告,包括提前一周、提前三天、提前一天气象风险提醒,短时提醒包括提前6小时、3小时、1小时临近预报。针对影响地铁运营的大风、高温、低温、暴雨、暴雪、雷暴预警,气象服务平台在接收到官方预警信息后,则会生成对应的气象专报,细化该风险的具体预报信息,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及其等级生成对应的防御指南。

解决抢险难题,以气象之力重塑轨道交通运营

除了事前观测,在气象灾害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应对恶劣天气同样是轨道交通部门的职责所在。今年汛前,受降雨影响的地铁路段须全面摸排地铁线网防汛重点隐患,持续强化车站、运营线路和车辆段场的防汛准备工作,对各线路的排水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根据车站、段场等不同区域、不同部位防汛情况,相关部门须配齐防汛沙袋、防洪挡板、移动排水泵等专用防汛物资和器具。做好准备工作后,在抢险救灾场景下,墨迹天气可通过应急物资钉钉小程序,辅助一线人员到达应急点后的签到和应急物资信息盘点,并把相关信息上传到管理后台,帮助管理员进行人员和物资的统一调配和协调,实现紧急情况下资源有效配置。

自古以来,防汛防灾都不只为解一时之困,在今天,墨迹天气轨道交通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是一项长期的、高频的系统工程,以气象之力重塑地铁运营,实现在恶劣天气影响下,既保障运行安全又尽可能减少地铁限速停运时间。

图片2.png

墨迹天气了解到,城市地铁多采用人工值守的操作方式,例如通过手持测风仪观测地铁沿线天气信息指导地铁内部工作。手持仪器设备陈旧,数据误差大且无法实现数据的连续观测,给地铁运营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建设自动气象观测站可实现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等多要素的长期观测,节省人力及时间成本,是地铁运营降本增效的有效解决办法,也是应对天气对轨道交通影响的长久之道。

为此,墨迹天气通过对地铁途经区域气候特征、气象灾害分布的考察,以在高架桥设立气象观测站的方式,提供最精准、更新频次最高的观测数据作为最可依靠的数据源,并接入平台直观展示,根据地铁线网实情,在户外高架段、停车场等重点场所,新增加密气象观测站,空间上增大观测密度、时间上增加观测时次。目前,墨迹天气可实现小时级分钟级的气象预警,为地铁限速停运时间由以天为单位降为分钟级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也推动了城市地铁由人工判断、逐级审批的传统流程到数智化精准调度的转变。

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网在打通区域连接、构建交通枢纽、提升城市品质、促进融合发展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气候变化成为全民议题的当下,城市轨道交通还肩负着保护人民在恶劣天气下安全出行的使命。目前,墨迹轨道交通气象服务平台已在郑州等城市落地应用。面向未来,墨迹天气将继续推进轨道交通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合作探索中不断增强轨道交通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